【原文】
子在陈①,曰:“归与!归与!吾党之小子狂简②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。”
【注释】
①陈:国名,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。
②吾党:我的家乡。党是古代地方组织的名称,五百家为党。狂简:志向远大而行为粗疏。
【翻译】
孔子在陈国,说:“回去吧!回去吧!我家乡的那帮学生志向远大而行为粗疏,文采虽然很可观,但他们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。”
【解读】
如何才能成才
孔子认为,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经过三个阶段才行。即树立起远大的志向、经过不断地努力与学习,以及适当的磨砺与剪裁。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无论将其中哪一个步骤剔除掉,都是很难成大器的。
首先,若想成才,就得有远大的志向,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。无论是谁,若想做成一件事,就得先有着明确的目标,这样才会有动力激励自己奋进。不仅如此,建立起远大的志向还能让人严格要求自己,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。只有大志向才能体现出大智慧,而在大智慧中则蕴涵着大境界以及高尚的情操。一个人,若是没有志向的话,只是在虚度光阴,永远也成不了大器。这就像一盏没有灯芯的油灯一样,里面的灯油根本就不是燃尽的,而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白白挥发掉的。因此,没有给自己设定志向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。
其次,若是仅仅设立了志向,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的话,也只能成为挂在嘴边上的口头禅而已。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,你就得洒下足够的汗水。正所谓: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凡事只有经过努力和实践,才有可能获得成功,做人做事皆是如此。而且,学习与成长一样,都是没有捷径的,除了“勤”和“苦”二字外,别无他法。若是只知道在学业上偷懒耍滑,或者是说大话、空话,根本就学不到真正的学问。
最后,想要成为一个大器之才,还需要多番打磨才行。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,再好的美玉若是不经过雕琢和打磨,都只是一件凡品而已,只有经过细心的琢磨之后,才能成为无价之宝。苏轼在年少时,觉得自己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,就有些看不起旁人。有一天,他在自家的门口挂上了一副对联,借以标榜自己的才学。对联为:识遍天下字,读尽人间书。此时,正好有一老者看见了,他觉得苏轼有些狂妄,便写了一个生僻的字让他读。苏轼竟然不认识那个字,顿觉自己夸下了海口,一时羞愧难当。后来,他将对联改成了“发愤识遍天下字,立志读尽人间书”,并在家中更加努力学习,终成一代文学大家。假如说当时没人及时地将其“嚣张的气焰”给打击下去,也许大家在史书上就找不到满腹经纶的苏东坡了。
凡是大器之才,都有着远大的志向、渊博的知识、超强的能力以及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毅力。一个人成才与否,与这些方面的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只要你能懂得其中的道理,就不怕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