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不语:怪、力、乱、神。

 幼清文学网   2024-07-13 10:26   64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【原文】

7.21 子不语:怪、力、乱、神①。

【注释】

①怪:怪异之事。力.施暴逞强、以力服人。乱:叛乱。神:鬼神之事。

【翻译】

孔子不谈论怪异,施暴逞强、以力服人,叛乱,鬼神。

【解读】

孔子不讲的事情

孔子注重教化,关注世俗世界的成功和幸福,不愿谈论怪异、暴力、叛乱和鬼神的事情等。在这几点之中,除了“神”以外,其余三个方面都属于恶的范畴,这与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有悖,自然不愿意过多地提及。对神鬼,孔子持“敬而远之”的态度,也不愿多讲。

我们不得不承认,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怪现象。再加上当时科学不发达,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,当遇到了无法解释的现象时,人们也多半将其解释为怪异之事。所以,那个时候可谓怪事多多。这个话题很刺激,估计有很多人乐于谈论。但是,孔子却不喜欢谈论这些事,他这样做,有其自身的道理。在他看来,虽然有些事情自己解释不了,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看透其中的玄机。对于这种拿不准的事情,不能妄下定断,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。

我们知道,孔子一直都在为恢复礼制而奔走,在政治上他主张以德服人,对于暴力很是排斥,并不希望统治者以勇力服人。而且,在许多情况下,以暴制暴只会引发更大的冲突,非但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尖锐持久。即便是到了非用暴力不可的时候,也得慎重使用,注意限度。而要彻底解决问题,最终还得靠道德教化。

孔子强调秩序,反对作乱。为了实现社会和谐,他在许多场合讲述以德治国,希望靠礼制维护秩序,靠仁德团结大众。无论在哪个国家和社会,都会有动乱产生,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罢了。至于动乱带来的后果是大还是小,主要还是与执政者的管理水平有关。管理水平高的自然会将社会打理得井井有条,一切都很平静;但若管理水平极其有限,在各方之间产生矛盾时,就无法做到息事宁人,发生动乱也是在所难免的。所以,对于“乱”而言,孔子更愿意讲“治”,从根源上断了他人“乱”的念头。

孔子对待神鬼的态度是“敬而远之”,强调“敬”,反对亵渎。对于是否有神鬼存在,孔子的态度是既不否认也不肯定。在孔子看来,“神”代表的应当是一种信仰,孔子相信天命,这个天命与神有某种联系,但比鬼神更具有客观性。

孔子的这个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,后世的知识精英和统治者都很少谈论怪、力、乱、神,他们信仰的是“仁义、道德”,而不是“乱、力、怪、神”,讲求的也是实用理性,对于这些玄虚的东西,没有太大的兴趣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enxue.youqingshuyuan.com/398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幼清文学网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