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“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”

 幼清文学网   2024-08-17 10:57   47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【原文】

8.17 子曰:“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”

【翻译】

孔子说:“学习(就像追赶什么似的)生怕赶不上,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。”

【解读】

正确的学习态度

在本章中,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。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的人,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、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。“学如不及”,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。事实上,学习也确实是一种追赶,既有勤奋的学习劲头,也有着探寻新知的迫切心情。对于好学的人而言,学习是没有止境的,他们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。

其实,做学问最难的地方也在于此。无论你在这条路上踏过了多少个台阶,你离前头那一个,总是还有一些距离。这就像是一场追逐游戏,好学的人永远都是追赶者,而至高至深的学问则是最终的目标。但是,求学总是会有困难的,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。这就像俗语所说的那样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为学最重要就是要勤学不辍,只要不给怠惰之情留有喘息之机,就能克服重重困难,不断前进。

“犹恐失之”,体现的是孔子治学严谨的态度。在前面一句中,孔子为求新知表达出了迫切的心理,而在本句中,孔子为守旧知则表现出了恐惧心理。当然了,这种恐惧并非是心理上的害怕,而是恐有遗漏之处。比方说,孔子在《述而篇》中就曾言道,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易”,体现的就是他对学问的严谨。他害怕自己的精力不够,在研读《易》的时候,无法穷究其理。

在本章中,孔子还想告诫我们,做学问要不断地追求探索,不能浅尝辄止,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。而且,在努力获取新知的同时,还应及时地复习旧知识,保持着迫切之心,不应产生厌倦与满足。以不知为耻,肯定能在学业上有所收获。倘若大家只是浅尝辄止,不但难有寸进,说不定还会大步后退,最终只能是半途而废。

在现代的社会,不少人都是这样。对于一门学问,在他们自己还没搞明白的时候,就急于著书立传,到处宣讲。这样一来,不仅会误导他人,还会令自己的学问停滞不前,最终只能是害人又害己。但是,孔子不一样,他在《八佾篇》中就曾说过,“夏礼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;殷礼吾能言之,宋不足征,文献不足故也”。他并不是不给学生们讲夏礼和殷礼,而是没有足够的文献可以让他进行透彻研究,他害怕自己会误导弟子们的思想。故而,他只给学生们讲解自己所熟知的周礼。

真正为学的人,是永远走在路上,不知满足的人。当他们走了一段路程,看到很多的风景时,他们也不会满足。因为他们明白,自己所走过的这段距离,只不过刚刚起步而已,前方还有更长的路在等着他呢。而且,真正为学的人,对于那些用自己的努力所换来的学问,也是倍加珍惜,还时常加以温习,唯恐自己得而复失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enxue.youqingshuyuan.com/466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幼清文学网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